之前我自己也看过一些关于如何提升落地页转化率的文章,但是很多内容通读下来的感受就是:说的都对,但是又不知该如何做起。
我琢磨了一下,觉得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这类文章通常缺乏实际的案例支撑,或者说作者本人并未有过实际的提升经验,这就导致了文章里所言的很多道理都对,但是当你看完这些道理实际去做的时候,又发现不知该如何做起。
我对我自己的要求是,如果我写这类文章必须是我自己亲手做过的项目、有实际的经验积累,而且文章中所讲的方法都是得到我验证过、能够落地的。
最近我刚好在负责一个海外的电商网站,拼多多运营技术,这个网站刚上线时,它的落地页转化率仅有13%左右,淘宝真人刷粉平台,一个多月过去,我通过三种策略将它的落地页转化率提升到了30%。
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我实际采用过的三种策略——因素分析法、盲选法和A/B/N测试,下面我会逐一讲一下。
策略一: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的方法,是指将一件事物拆解成多个因素,然后对其中不同的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我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经常性的会用到这种方法)。
产品第一版上线时,数据统计下来的落地页转化率只有13%左右(公司里另外一个类似的网站,落地页转化率大概是20%)。所以看到这个转化数据我还是挺失望的,因为这版的落地页是当时我和运营讨论了很久之后才定下来的,结果数据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好。
这个时候我干了一件事情,就是找了十个左右的竞品落地页,然后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去逐个拆解了不同竞品落地页上所包含的因素。
比如一个落地页上所需要包含的核心因素有:产品卖点、商品列表、为什么选择我们、用户评价、常见问题回答、倒计时、促销信息等。通过这个过程,我其实对一个落地页上应当具备的因素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当然,有人会问,为什么在产品设计之初我没这么做呢?
其实当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更多是凭借个人的经验在进行设计,没有把这个工作给量化和细化。
在清晰一个落地页上应当具备的核心因素之后,我将各种因素按照重要程度重新在落地页上进行了组合。最终确定下来的落地页因素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如下:落地页主标题、产品四大核心卖点文案、落地页主图、商品列表、真假产品对比、为什么选择我们、常见问题回复、用户真实问答、网站底部导航栏。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问题:一个落地页上的因素到底多了好还是少了了好?
我们内部也有过讨论,我个人的判断是多了好,因素较多带来的好处是:
解答了用户更多的疑虑;
让落地页的内容显得更为饱满和可信。
但相应带来的问题是:较多的因素如果排布不当可能会显得杂乱,影响视觉体验。
策略二:盲选法
【盲选法】用的非常成功就是“中国好声音”了,导师仅根据选手的声音来进行选择,排除了外表、动作、衣着等一系列的干扰因素。
而我为什么会将其运用到产品上,这里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刚毕业实习的时候我去了一家电脑椅公司工作,这家公司所销售的电脑椅连续多年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排名第一,他们所设计的款式更是频繁被多家竞品模仿。
大家知道电商平台上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视频号刷点赞平台,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相互之间的抄袭也是非常严重。而这家公司却持续在发布“原创作品”,引领行业潮流。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所运用到的策略正是【盲选法】。
比如:要确定新的电脑椅样式时,公司会把这个样式交给五位工业设计师进行设计,每个设计师出三份设计稿,这样就一共会有十五份设计稿出来。
然后产品经理会拿着这十五份设计稿在公司内部组织一次【盲选评审会】,邀请25-30位评审人员来进行盲选投票,最终选出票数最为集中的一张设计稿出来(如果票数比较分散的话,那么所有设计稿都会被打回重新设计)。
——通过这种方式,公司保证了每次新出的电脑椅款式基本上都能在市场上获得较好的销量与反馈。
而这次的落地页设计我把整个盲选的流程引进过来并进行了改良,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步、由产品经理给出三种不同设计思路的落地页产品原型;
第二步、由三位设计师分别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4张不风格的落地页(前3张结合到产品经理的原型、第四张为个人创作);
第三步、设计师团队内部进行第一轮评审和修改,拼多多改销量平台,并交付12张落地页;
第四步、由产品经理进行主导,整个运营团队进行盲选投票,从12张落地页中选出3张效果最好的落地页;
第五步、由前端工程师进行开发,然后测试;
第六步、由运营人员进行为期两周的落地页效果测试(每个落地页取样都需要在100以上)。
第七步、根据实际的投放效果确定最佳的落地页。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在内部产生了3张风格不同、但质量都很高的落地页,并且这些落地页是经过我们内部一致认可的。
策略三:A/B/N测试
A/B/N测试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是指当一个产品存在两个或多个版本时,在同一时间维度上,让用户随机的去访问这些版本,然后搜集各版本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从而确定出最好的版本。
因为做的是海外网站,专业电商培训,直接在Google Optimize上便可以很方便的配置A/B/N测试。前面的两个策略更多是定性的分析,是从感性和经验的角度上进行的产品策略,但是最终我们还是要靠数据说话,只有用户买单了才是真的有价值,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对的可能并不一定正确。
经过在Google Optimize上的A/B/N测试后,我们确定了最终的产品落地页,而这张落地页的转化率也达到了惊人的30%,巧合的是这张落地页也是当时我们内部盲选时得票率最高的落地页。
好了,这次的转化率提升策略分享就到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各位小伙伴的在借鉴上述所讲到方法的时候需要结合到自身产品的实际情况。
落地页是否需要在设计上投入如此多的资源是看具体用户的,我们产品的用户群体是来自欧美一线都会的用户,这部分用户对于产品的整体设计、美感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我才会在落地页的设计和内容上投入了如此多的资源和精力。